1、食用菌概况
食用菌是一种营养丰富、味道鲜美的保健食品,含有较高的蛋白质、碳水化合物、多种氨基酸,多种维生素等营养成分。具有防癌、抗癌、防止多种疾病的功能,是一种健康长寿无任何污染的绿色的食品,也是一种美容食品,常吃食用菌不但可提高免疫力,还可消除面部的色斑、黄斑、雀斑,使皮肤变白、变嫩的神奇效果。
过去食用菌都是靠自然野生,数量稀少,采集困难。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,我国70年代初开始人工栽培,到1978年全国产量只有5万多吨,80年代进入了发展阶段,1990年突破100万吨,到2001年达到781万吨,产值达314亿元,而且每年都是以30-40%的速度增长,。其中平菇259万吨,香菇207万吨,双孢蘑菇74万吨,金针菇38.9万吨,黑木耳42.4万吨,银耳11.4万吨。还有姬菇、草菇、滑菇、灵芝、天麻等产量均居第一位,随着技术上不断改进和更新,新品种不断增加,目前可不受地区资源条件的限制都可栽培。
我国食用菌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65%以上,是世界上的食用菌生产大国和出口大国。中国食用菌产业迅猛发展,目前已形成相当大的规模,就业人口1500多万,食用菌产品成为我国农副产品出口创汇的主要商品。
党和国家领导人非常重视食用菌生产,2002年7月1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,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姜春云,在考察北京楼梓庄乡食用菌基地时指出:“要把食用菌这个产业做大、做强”。2003年10月14日胡锦涛总书记到山东定陶县视察食用菌生产时,赞扬“食用菌搞得很好,要继续发展下去”。
全国很多食用菌生产大县,都是县长书记和县长亲自挂帅抓食用菌生产,如福建古田、浙江庆元、河南泌阳、西峡等县都以食用菌生产为主,全县85%的人都在从事食用菌生产,这些县的年产值在7亿元以上,全县出现了很多百万富翁。
在江苏、浙江、福建等沿海地区食用菌生产发展,已由过去小规模演变成巨大的产业化经济,已形成了经济支柱。全国出现了食用菌年产值5亿元以上的县多达30多个,年收入上百万元的食用菌专业户达万名以上,带动了内地食用菌的生产。目前河南、四川食用菌的年产量也超过了100万吨。食用菌在全国的种、养殖业中,排行仅次于粮、棉、油、果、菜位于第六位,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食品,发展潜力很大。
2、食用菌生产条件
气候环境条件:生产食用菌除技术资金而外,食用菌栽培条件首先要进行地区区域选择,关键是温度的选择十分重要。一般除干旱高温沙漠地区而外,其余地区都可栽培,适宜自然生长气温一般在5℃-30℃之间,根据不同的品种按排不同的生产季节,使每个品种出菇时处于最佳的温度时期,有利于高产、稳产。
根据不同的品种,若利用自然条件,大多数食用菌生产季节为每年9-次年3月,出菇期为10-次年5月,属于中低温型品种,高温型品种生产季节应为每年3-5月,出菇期5-9月,很多品种都能常年生产。
栽培条件:栽培方面的条件首先是资金,根据资金决定生产规模,一般是第一年投资较高,以后投资较低。除了资金而外,主要是栽培管理技术。
食用菌的生产人员要求不高,一般初中以上文化程度都能撑握,中小规模生产者,只要通过专业技术培训和购技术资料,或聘请专家指导,特别是大规模的生产,最好请专家技术把关。
生产原料:食用菌的生产原料很广、来源丰富,主要原料有木屑、树枝丫、树叶、山毛草、棉籽壳、玉米芯、秆、甘蔗渣、稻草、麦草、或所有农作物秸秆、牛、马、羊粪等,都可作为食用菌栽培的主要原料,其中只要有1-2项原料都可栽培,一般每斤原料可产鲜菇1斤左右,生产成本很低,生长周期一般在2-6个月,很多食用菌品种都可常年生长。
食用菌栽培的品种有:香菇、银耳、黑木耳、毛木耳、冬菇、蘑菇、金针菇、平菇、凤尾菇、草菇、姬松茸、双孢菇、鸡腿菇、天麻、冬虫夏草、北虫草、竹荪、猴头菇、灰树花、牛肝菌、羊肚菌、杏鲍菇、白灵菇、松茸、茶薪菇、红菇、阿魏菇、大盖菇、长根菇、金蘑菇等,还有很多珍稀名贵品种正在研究开发之中。
3、食用菌的经济效益
食用菌是一种投资低、见效快、收入大的致富门路,设备简单,原材料来源丰富,技术容易撑握,产品销路好的特点。栽培食用菌的规模大小,一般根据资金多少而定,生产成本仅占产值的50%左右,资金多少都可进行栽培,但规模越大,成本越低。
在一般在正常生产情况下,投资多大利润就会有多大,若投资1万元,一年可获纯利1万元,投资10万元,一年可获纯利10万元,一般生产每袋菇成本0.8-1元,收入2-3元,其中纯利润都在1元以上,若一个人一年能生产3-5万袋,纯利就可达到3-5万元,收入高于所有种养行业。
食用菌最大的前景在于产品的深精加工,由于目前我国食用菌主要是以生产产品出口为主,深精加工方面还是一个空白,如能将食用菌提取出氨基酸、蛋白质、有机锗、荷尔蒙、多糖等营养成份,广泛用于医药、饮料、保健品、化妆品、食品等行业,将会发挥巨大的作用。
四川省绵阳市食用菌研究所
咨询电话:0816-2217324